青年願意從事的“十大新職業”出爐👳🏻♂️,數字技能成“必修課”!
2023年就業形式持續回暖,但目前就業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青年失業率不斷上升👩🦼。國家統計局5月16日發布了4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全國城鎮青年失業率超20.4%後,國家統計局公布了6月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1.3%。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職業因市場需求旺盛、供給相對不足的特征,成為眾多年輕人的就業首選。並且隨著“數字經濟規模”、“年輕人最願意從事十大新職業”👴、“數字技能就業”等相關數據公布,為年輕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道路。詳情如下👓:
數字經濟將占中國經濟半壁江山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提升至50萬億元左右,全年經濟總規模為121萬億元🛀🏻。數字經濟占比超過40%。
與此同時,2023年國內將加速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深度融合,數字經濟主戰場開始從消費互聯網轉到產業互聯網👄。在農業🍟、體育業、零售等諸多行業都湧現出更多新產業發展賽道。
預期到2025年🧑🏽⚖️,中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總和將超過GDP的50%,數字經濟將在國家經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數字化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數字技能也將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一堂“必修課”⛹🏻。
青年願意從事的十大新職業
前不久🧘🏽,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了“青年就業與新職業(2023)調查發布暨專家研討會🤌🏼。”會上公布了“2023年青年願意從事的十大熱門新職業”排行榜。從排行榜單中可以看出,隨著人工智能產品的“出圈”🌨,人工智能相關崗位開始成為青年人的熱門選擇👨💼,大數據👲🏼、全媒體運營等崗位緊隨其後。
“十大熱門職業”中絕大多數與“數字技術”掛鉤,這也說明了目前就業市場已經吹起了技術風😘👱🏽♀️。“技多不壓身”🤥、“副業”👳🏿♂️、“斜杠青年”等詞匯成為了年輕人的就業標簽。並且,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創新,將有越來越多的“新職業”走進大眾視野,開啟多元就業新業態。
大多數年輕人希望學習數字技能
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18-35歲青年樣本中,有近半數的青年希望平臺加強提供數字化技能培訓✤。同時,過半的青年非常認可新職業對社會發展的正面價值,新職業更受歡迎✌🏽。
據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的《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顯示🩲:96%以上的職場人群希望學習新職業,越來越多年輕人漸漸意識到了持續成長與學習的重要性🧘🏿♂️。
學校專註提升學生技能,尊重學生個性🧷、註重行業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多樣化教育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挖掘潛能、找準定位、發展特長📊,增強學生自身競爭優勢👷🏽♀️。幫助學生打造“長板技能”,鍛造“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
打造硬實力,助力學生專業能力提升。
通過設置“教師KPI考核製度”,將學生的升班率、違紀率、出勤率🤙🏼🙎🏼♂️、就業率♔、就業薪資與講師🧙🏽♂️、輔導員的工資掛鉤,以結果為導向培養學生技能。
教學計劃安排上,采用“單科精進、串行排課”的模式🙋🏼♂️。在教學周期內👢,保證學生能夠將時間🏰、精力都專註在一門學科上🐁,反復強化🐘;其次,通過日考、周考、月考,“日清日結”、“周清周結”、“月清月結”,確保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
打造軟實力,助力學生成為“領袖型”人才。
“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使學生具備“帶領團隊達成目標”的企業管理能力。
通過“四會” 📜、目標誓師大會,讓學生樹立目標意識👨🏽🦰;日PK,讓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日講評,訓練學生溝通表達能力🧑🏽🦱;幹部月度述職,讓學生具備承辦會議能力;文化素教課程🐆,通過文化培訓🎮,讓學生走進學校成人成才。
打造巧實力,助力學生求職無憂。
就業闖三關——簡歷關,教會學生如何寫簡歷💿🧃,從而能收到更多的面試邀約;面試關,模擬面試真實場景,讓學生對企業常見面試問題自如應答;項目答辯關👵,講出實訓項目核心亮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
加之以結果為導向的“四高就業”的考核🥃,為學生提供就業服務保障,讓學生積累真實的工作經驗,從而助力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隨著數字技術在各個行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掌握數字技能成為了眾多崗位的基本要求,以編程👝、互聯網營銷為主的數字技能也成為了年輕人的基本技能,是青年勞動者融入就業市場👎🏼、提高競爭力的基礎。
當前,國內各類經濟新業態強勢崛起😮💨,一批批工作內容新穎🐊、工作模式多樣的新職業相繼湧現🤱。具備數字技能的青年勞動者能夠更好地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需求,數字技能為青年勞動者創造了更廣闊的就業機會😛!